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5-08-28 18:17:39 次浏览
从伏羲氏一画开天,发明了八卦,易学智慧就成了华夏文明的源头活水。特别是周易诞生之后,儒家创始人孔子为《易经》作传,从此《易经》被尊为众经之首,成为古代学者的必修课,因此在中国学易懂易的人多如星斗数不胜数,然而无数易人的名字都淹灭在历史的长河中,已经不为我们所知,今天我们列出的名字只能是众多易学者的杰出代表,或因他的事迹与故事被人传诵、或因他的著述广为流传、或因他的影响力影响了我们的视野,自然遗珠之憾仍然在所难免,因此只能尽我们所能抛砖引玉,以期待大家的补充指正。(施经纬启)
1、伏羲氏
伏羲是上古时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和人类文明始祖,姓风,亦称黄羲、太昊、青帝等。建都于陈(今河南开封东)。《周易系辞下》∶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记载的就是伏羲始作八卦的情形。伏羲发明的八卦,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。从此以后,古代圣人效法天地,将八卦理论视为与天地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,应用于各个领域。
伏羲所发明的八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先天八卦,传说其灵感传说来自于河图,现在所流传的河图中,白点为阳,黑点为阴。北方一白六黑,代表玄武星象,五行属水;南方七白二黑,表示朱雀星象,五行属水;东方三白八黑,表示青龙星象,五行属木;西方四黑九白,表示白虎星象,五行属金;中央五白四黑,表示勾陈星象,五行属土。
河图之理,有阴数右旋,阳数左旋,正好符合银河系各星系俯视皆右旋、俯视皆左旋的规律。河图表示的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等星象,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延伸为风水理论依据。河图充满阴阳辩证之理。中土为阴,四象为阳,此内阴外阳之理;木火相生为阳,金水相生为阴,乃阴阳互补、水火既济之理。中土为静,四象为动,乃阴静阳动之理。若河图为圆形,则木火为阳,金水为阴,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,正是一幅太极图。在唐頣所著的《图解易经的智慧》一书中认为河图是太阴历月象系统,白点为阳,为日光;黑点为阴,为月体;则东方八黑代表初一至初八的月象,其自下往上第三个黑点为初三新月,第八个点为上弦月,此八日月体大于日光,所以八为少阴,并以黑点表示;南方七个白点从左至右代表初九至十五的象,第六个为十五满月,正如十五岁少年的纯阳之体,因“十五的月亮十六圆。”,所以并非由圆转缺、阳极阴生的转折点,又由于此七日日光大于月体,所以七为少阳,并以白点表示;西方九白点从上至下代表十六至二十三的月象,因望前三候以昏时月升方位进行月相纳甲,而望后三候以晨时月末方位进行月相纳甲,且古时以每日晨时为一天之始,所以十六至二十三实为九天,又由于十六日月升圆极月落而亏,正是阳盛极而一阴生的转折点,且十六至二十三的月象日光多余月体,所以九为老阳,以白点表示;下方六黑点从右至左代表二十四至三十的月象,因晦月落后便归初一日月合朔,所以共为六天,晦至朔旦。日月合璧而一阳出生,所以为阴胜极而一阴生的转折点,且此六日月体大于日光,所以为老阴,以黑点表示。中宫五白点,则是北斗极星;十黑点,则为测日影调节气的十根天干。一年日月合璧十二次,是为十二月支的起源。 先天八卦的方位图,其卦象演示的也是阴阳二气的运转规律,既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相吻合,也与月象圆缺周期相统一。其方位规律是:乾南、坤北、离东、坎西、震东北、兑东南、巽西南、艮西北。 《周易·说卦传》中对伏羲八卦的解释是: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,八卦相错,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。”所以古人对伏羲的评价是:“一画开天,文明肇启。”
2、神农氏
神农亦称连山氏、烈山氏、炎帝,今湖北随县人,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。相传伏羲氏所作之易,经十九传而至神农氏,扩大了易象的运用,运用阴阳升降消长之象和理数,奠定了中医之基础;为使人们有规律的生活,按季节的栽培农作物,神农炎帝还制定历法,确定每月三十日,十一月为冬至。
相传神农炎帝还复演伏羲八卦而为六十四卦,作《连山易》,《连山易》以艮卦为首,艮卦代表“山”,《连山易》的意思是“如山之出云”。《连山易》现以失传,由于年代久远,其内容也无法考证。
3、九天玄女
又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、九天玄女娘娘、九天玄母天尊。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战争女神,后经道教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。相传他是黄帝之师,授帝以六甲兵符,遂灭蚩尤。世俗尊九天玄女为第二代风水祖师。
4、黄帝
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,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。五帝之首。被尊为中华“人文初祖”。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,本姓公孙,后改姬姓,故称姬轩辕。居轩辕之丘,号轩辕氏,建都于有熊 ,亦称有熊氏。也有人称之为“帝鸿氏”。传说伏羲之易,至神农氏后又经八传而至黄帝。其治易,用途甚广,深致远,制器尚象,发明了文字、音律、干支、五行、天文、历算、舟车、宫室、杵臼、方矢及棺椁衣衾,并据易而立礼制,兴礼乐治百官,济万民,开拓中华之文化,还曾作兵家八阵法以破蚩尤。黄帝之易,以坤为首位,认为坤象地而属土,而地面上的万物,均由坤土之功而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所以作《归藏易》, 《归藏易》以坤卦为主,坤是纯阴,一切阳能“归藏”到纯阴的境界里去了。黄帝被尊奉为“华夏始祖”。柳翼谋评论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时代:“自燧人以迄唐、虞洪水之时,其历年虽无确数,以意度之,最少当亦不下数千年。故合而观其制作,则惊古圣之多;分而按其时期,则见初民之陋。牺、农之时,虽有琴瑟、罔罟、耒耜、兵戈诸物,其生活之单简可想。至黄帝时,诸圣勃兴,而宫室、衣裳、舟车、弓矢、文书、图画、律历、算数始并作焉。故洪水以前,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。”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,因而他们都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,故中国人自称“炎黄子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