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
  • 2
  • 3

本会概况

最近更新

风水文化的本质是和合 练力华

来源:     作者: 练力华    发布时间:2016-01-26 11:47:47     次浏览

风水文化的本质是和合

练力华

 


作者简介:
  练力华,男,汉族,1953年生。国际易学联合会(中国社科院主管、国家民政部注册)荣誉理事长兼易学应用研究会会长,北京大学相关研修班主讲教授,中国专业人才库(国家国资委主管)全国易学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,中国人生科学学会(国家教育部主管、民政部注册)国学院讲座教授,香港国际易学风水研究院原院长、现任首席总顾问,《国际易经》杂志原主编、现任名誉总编,香港中国风水学研究会会长,杨公风水元极门第三代传人,多家集团公司风水顾问。正式出版风水专著:《和谐家居1——玄空住宅环境学》《和谐家居2——居住时空选择学》(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)、《中国环境地理学》上下册(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版)。
  联系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大芬艺术大厦1005室。联系电话:0755—88896878、13798302888。电子邮箱:yijlhua@163.com。网址:www.gjyxyy.com,www.zgfsxyjh.com。邮编:518112。
内容提要:
  通过对风水学理论基础、物质基础以及基本内容的分析,说明风水文化与和合文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风水文化的本质是和合,是和合文化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进而揭示:认识和把握风水文化的本质是和合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。


关键词:
  和合文化  风水文化  
  理论基础  物质基础  风水学基本内容
  现实意义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 和合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,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,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,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,古代先贤和当今学者都对和合文化作过精辟的论述。《彖传》云:“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,乃利贞”;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;儒家创始人孔子以“和”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,提出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;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的和谐观念由四个方面构成,“这就是说,由‘自然的和谐’、‘人与自然的和谐’、‘人与人的和谐’、‘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’构成了中国哲学的‘普遍和谐’的观念”
  风水学“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本规律,选择和营造生气,为各式建筑物选址、定向和布局提供最佳方案的学问和技术,是融天文、地理、建筑与造园等文化于一体的交叉学科”。可见,风水文化的本质在于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”,是汤一介教授所说的“四个和谐”中前面两个和谐即“自然的和谐”、“人与自然的和谐”的重要内容。
  一、风水学理论基础的本质是和合
  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产生和成立的基石,是该学科尚未产生前就已经存在并经认可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理论,或者说是某学科产生的理论依据。风水学的理论基础,最重要的是周易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阴阳思想。
  天人合一思想,既是周易的重要内容,也是风水学赖以产生和完善的重要理论基础,而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就是和合。
  人与自然的关系,在中国古代称为“天人关系”或“天人之际”。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在《周易》中有过许多论述。《易传•系辞传》曰:“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,六者非它也,三才之道也”。《易传•文言传》曰: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”。《易传•说卦传》曰:“立天之道曰阴与阳,立地之道曰柔与刚,立人之道曰仁与义”。这是震古铄今的天人之际三纲领,将上观天文、下察地理、中理人事的人类思维向度作了言简意赅的精确论述。

  ①宋•朱熹《周易本义》卷三周易彖上传,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04年版第133页。

  ②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二章,见《老子道德经注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11年版第120页。
  ③孔子《论语》学而篇第一,见《四书》,长沙:湖南出版社,1992年版第68页。
  ④汤一介《世纪之交看中国哲学中的和谐观念》,见《大国方略——著名学者访谈录》,北京:红旗出版社,1996年版第192页。
  ⑤练力华《中国环境地理学》,北京:中央编译出版社,2014年版第10页。
  ⑥宋•朱熹《周易本义》卷八系辞下传,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04年版第216页。
  ⑦宋•朱熹《周易本义》卷九文言传,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04年版第224页。
  ⑧宋•朱熹《周易本义》卷十说卦传,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04年版第228页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
  风水学的研究对象,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规律,也就是“人”与“天”的关系问题。因此,《周易》中阐扬的“天人合一”理论,必然成为风水学的重要理论基础。风水学理论的形成,是在“天人合一”理论基础上建立的;风水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,都在于追求天人地的和谐与协调;风水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,更离不开“天人合一”理论。因此,“天人合一论”是风水学的最高纲领。
  韩增禄教授认为:“这种‘天人合一’的观念和法地则天的思想,对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即堪舆之学的形成与发展,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堪舆之学,又称为风水理论。堪舆与《周易》之间,有密切的亲缘关系。两者都是关于天地之道与人道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韩教授在这里强调了两点,一是将“堪舆之学”与“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”划上等号;二是指出堪舆与《周易》有密切的“亲缘关系”。这是一位建筑学院教授在其易学专著中发表的真知灼见。
  在风水学说中体现“天人说”的重要表现,是将地理学用在建筑上,必须从选址到规划、设计和营造,都要周密的考虑天文、地理、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,也要考虑社会环境、美学、伦理、宗法等社会文化环境因素,还要考虑各地生活习惯、各地人体差异、各人生命气场等人体因素,“从而创造出兼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为一体的良好的居住环境,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”
  “天人说”在风水上的运用,还表现在具体操作上的“天人地”统一。如建造一座房子,表示“天”的概念与范围表现在选择“天时”,即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来动工兴建;表示“地”的概念与范围表现在选择“太极”,即“选址”;表示“人”的概念与范围表现在主命和众命人体气场的差异,解决“为谁造宅”的问题。天人地统一,也就要求地师必须根据福主的实际情况,选择最合适的时间,到最合适的基址去营建住宅,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。
  可见,天人合一,就是人与天(指自然)的和合,或者说是天人地的和合。
  阴阳思想,既是周易的重要思想,也是风水学的重要理论基础,而阴阳平衡的核心也是和合。
  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,阴阳思想最早出自周易。在《周易》的《经》中,虽然本身未提及阴阳两字,但它用阳爻“——”、阴爻“— —”的排列组合,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,试图用两个具有对立关系的“——”和“— —”来说明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,正是不见阴阳两字而通篇闪耀着阴阳思想的光辉。

  ①韩增禄《易学与建筑》,沈阳:沈阳出版社,1997年版第6页。
  ②韩增禄《易学与建筑》,沈阳:沈阳出版社,1997年版第7页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

  在周易的《传》中,则明确提出了阴阳两字,并赋予阴阳概念以丰富的内容,而且从天地万物的生灭中概括出“阴阳消长”的普遍现象,并进一步以阴阳范畴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根本属性。易曰:“立天之道曰阴与阳”,《庄子》曾一言以概之曰:“《易》以道阴阳”。阴阳学说也可称之为东方文化独有之特色。汉字创造受其支配,存在无数相反相成的反义字,如刚与柔、动与静、来与往、否与泰等。在中医学中阴阳观念言之有百,数之可千,如表里、寒热、虚实、浮沉、平滑等。《易传•系辞上传》曰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,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”。这就是说,任何事物都有阴也有阳的一面,阴阳两个对立面相互联结,相互推移,相互作用,又相互转化,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,所以称之为“道”。可见,《周易》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“阴阳说”,而风水学正是以《周易》的这一“阴阳说”为立论依据的。

 

  阴阳概念在风水学说中得到充分的应用,使风水学理论具有丰富而复杂的阴阳思想。风水上的山与水、高与低、远与近、凹与凸、曲与直,阴阳也;生气与死气、旺气与衰气、当令与失令、珠宝与火坑、直达与救应,无不是阴阳原理的表述。可以说,风水就是专门研究阴阳的学问,故有称风水先生为阴阳先生之说。
  《青囊经》曰:“天尊地卑,阳奇阴偶”;“阳以相阴,阴以含阳,阳生于阴,柔生于刚,阴德弘济,阳德顺昌。是故阳本阴,阴育阳,天依形,地附气,此之谓化始”;“阴用阳朝,阳用阴应,阴阳相见,福禄永贞,阴阳相乘,祸咎踵门”;“资阳以昌,用阴以成,阳德有象,阴德有位”
  南宋蔡元定的《发微论》云:“夫孤阴不生,独阳不成,天下之物,莫不要相配对。地理家以雌雄言之,大概不过相对待之理。何以言之?山属阴水属阳,故山水相对有雌雄。而山之于水,各有雌雄。阳龙取阴穴,阴龙取阳穴,此龙穴相对雌雄。阳山取阴为对,阴山取阳为对,此主客相对有雌雄也”
  凡此种种,阴阳思想在风水上应用的要点在于追求阴阳的平衡。比如左青龙为阳、右白虎为阴,有龙无虎或有虎无龙,龙强虎弱或虎强龙弱,均有失阴阳之道,阴阳不平衡,难成生发之地也。可见,风水中阴阳平衡思想的核心也是和合。

  
①宋•朱熹《周易本义》卷七系辞上传,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04年版第192页。

  ②清•章仲山《地理辨正直解》,台北:集文书局,2002年版第35、46、56页。
  ③谢路军主编《四库全书•术数》,北京:华龄出版社,2006年版第169页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
 

 

 

 

  二、风水学物质基础的本质是和合
  任何一门学科,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上,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。离开了理论基础,该学科就成了“无源之水”;离开了物质基础,该学科就成了“空中楼阁”,难免滑入唯心主义的泥坑。
  风水学的物质基础,外在表现是山水、建筑物以及周边环境,这是有形可见的物质存在。但本质上,风水学研究的是这些山水、建筑物、周边环境和宇宙中日、月等天星所发出的“气”。气有和谐与不和谐之分,气场和谐者谓之生气,不和谐者谓之死气,而风水学的根本内容在于“选择和营造生气”。可见,在风水学物质基础——气的基础上寻求生气的全套风水活动,本质上是一个认识和追求和合文化的过程。
  气,是以超微物质为基础的,具有物质属性;气,又“冲气以为和”(《老子》),因而又具有运动性。气的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点决定了“气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属性。
  风水学研究的是气,气是风水学的核心。有人云:“如果风水师能识气,他便懂得了风水的全部”,“风水是找气的艺术”。1987年出版,而且一版再版的美国罗丝巴哈《风水——中国的方位艺术》精辟地指出:“气是风水中最重要的因素”,并断言说,“认识气,便懂得风水的全部”。
  风水学说认为,风水之“气”与人体之“气”还会相互影响,山、水、道路、树木、建筑物、太阳、月亮等均有“气”,这种“气”会影响人的“气”。地师的任务一是找到吉利的风水之“气”,使该宅墓阴阳平衡,气行顺畅;二是该宅墓的风水之气能与人体之气协调和谐。因此,风水看地“总以气为主”。
  气又可分为内气和外气。
  内气,是指龙脉之气,可说是土壤中的气,称为“地气”。
  《葬书》曰:“五气行乎地中,发而生乎万物”;“夫土者气之体,有土斯有气;气者水之母,有气斯有水”;“势来形止,是谓全气。全气之地,当葬其止”
  《青囊经》曰:“气行于地,形丽于天,以形察气,以立人纪”;“外气行形,内气止生,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”
  捕捉内气的最重要方法是“因形察气”。气在地中,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,何知其地有气,其气已止?在于“察形”也!就是通过察看地形地貌、山脉与河流走向,以及草木、土质等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,可以看出这种“气”的有无,是生气还是死气。古人云:“形者令之著,气者形之微;气隐而难知,形显而易见”。

  ①谢路军主编《四库全书•术数》,北京:华龄出版社,2006年版第17、19、20页。
  ②清•章仲山《地理辨正直解》,台北:集文书局,2002年版第46、56页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
  外气,是指具体的山水、建筑物、周围环境之物体所发出之气。这些物体又有远近、宽窄、高矮、形状之内弯或反背、样貌之肥瘦秀愚等方面的分别。总之,这些物体均会发出外气。

  捕捉外气的最重要方法,就是在“山环水抱”之处选址,山环水抱必有气。
  “因形擦气”和“山环水抱”是风水师找气的两大秘密武器,只要符合这二条,所找之气必定是和合之气。和者,自然界本身之气的和谐、平衡;合者,人与自然之气的合拍与融合也。不是风水学者的汤一介教授的“自然的和谐”、“人与自然的和谐”,实乃高屋建瓴,一矢中的矣!
  三、风水学基本内容的本质还是和合
  风水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?笔者在《中国环境地理学》中概括为“一总则三纲领八条目”。
  一总则者,天人和谐。
  三纲领者,一曰顺乘生气;二曰阴阳相见;三曰时空统一。
  八条目者,一曰寻龙点穴;二曰认砂识水;三曰辨方正位;四曰选址立极;五曰规划布局;六曰断宅选宅;七曰改造化煞;八曰择日用事。
  风水学的基本内容,不仅包括了风水理论,也包括风水操作技术,是贯穿风水活动全过程的风水所有元素的集合体。一总则三纲领在前面理论基础、物质基础部分已有详述,这里重点论述“八条目”的内容与和合文化的关系。
  寻龙点穴。点穴,又叫选址,只有寻到真龙才能点到真穴。何谓真穴?一言以蔽之,就是有生气存在的基址。生气是指具有生命力和生机的阴阳调和之气。是能给人和万物以生命,并助其健康生发与成长,能使草木茂盛,人畜兴旺的优质生物能,它是土壤中的生气与天空中的生气的有机结合体。天气感乎下,地气应乎上,有感而和。有生气的地方,肯定是各种风水要素的和合之地。
  认砂识水。风水上有“峦头四纲”之说,即龙、穴、砂、水四纲也,要求是寻到真龙,点到真穴,能够真正认识砂之性情、水之情意即山情水意,则寻龙点穴如囊中取物矣。所以,认砂识水是风水学的重要内容,而认砂识水的关键在于“和合”。这表现在三个字上,一是“形”,即山与水形体要端正不能歪斜,合贪巨武三吉;二是“情”,山与水要向我护我有情,要对称平衡,不能背我反我而去,不能边高边低边长边短而失去平衡;三是“气”,即方位与形体的有机结合。
  辨方正位。风水之学,一是形势,言山川形势以乘生气,言山水和合以配阴阳;二是理气,言方位干支与气运流行以著效验,也就是如何去“辨方正位”的问题。
  风水上的理气学说,是将河图、洛书、八卦、阴阳、五行、星象、历法、干支等理论,运用于九宫八卦、廿四山模型,以此来确定建筑物坐向干支吉凶的一种风水学理论,俗称理气派,与形势派相对而言。其实,风水上不能说有形势派、理气派之分,因二者共同实现风水上“天人和谐”的终极目标,是两种不同的方法,形势为体、理气为用,体无用不灵,用无体不验。
  选址立极。包括选址和立极两方面。第一条目中的“寻龙点穴”中的点穴,其实也是选址,不过点穴于阴宅而言,而这里的选址,于阳宅而言。阴宅的选址之要在于寻脉线,在于团聚紧密;阳宅的选址在于宽敞舒适,在于“神闲气定”,故有“阴宅一条线,阳宅一把扇”之说。
  风水选址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,无外是顺乘生气与藏风聚气。如前所述,凡有生气的地方、藏风聚气的地方,必然是山水和合之地。
  立极,则是在选好的基址上确定朝向线位的风水活动,也就是立向的问题。立向更需考虑山水、地形地貌与方位干支、三元气运等诸方面的和合问题。
  规划布局。规划布局得当与否,关系至巨。选址立极如买好的菜,规划设计布局如“烹调”,技术不行,即“龙肝凤髓”亦难下咽。
  规划布局的原则包括因地制宜原则、一物一太极原则、对称平衡原则、补偏救弊原则、动线顺畅原则等,而这些原则的灵魂还在于系统、整体、平衡与和合。
  断宅选宅。运用风水理论可以判断该住宅好坏吉凶,也可以用这一理论去选房买房。这些都离不开“人与自然和谐”这一根本原则。
  改造化煞。地无全美,宅无全吉,故要对拟购住宅或现居住宅作出改造与化煞的处理。
  风水改造,又叫补偏救弊,包括开渠引水或筑塘蓄水、培龙补砂、修补房屋、采用风水镇物、种植花草树木等五个方面。化煞,包括化形煞和气煞两个方面。形煞,是指有形之物体发出之煞气,如直路冲门等;气煞,是指无形之气因起造建筑物的日课引发的煞气,或因建筑物朝向线位引发的煞气,或因岁月流转引发的煞气。
  目前,城乡建设轰轰烈烈,宅之周围环境常有改变。比如此栋大楼的兴建,对于其前后左右的房屋来说,有人福,有人祸。因此,必须经常留意现居住宅是否生出新煞,需及时作出是否需要改造或化煞的决策。
  其实,阴阳宅之所以要去改造与化煞,关键在于阴阳宅与周边环境失去了平衡,与人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。追求平衡,追求和合,是风水上改造化煞的根本指导思想。
  择日用事。择日,就是选择年月日时去建宅修宅的风水活动。其要求是天人合一,使年月日时这一天时,与阴阳宅这一地利和谐协调,还要使天时地利与居者这一人的气场要合节合拍,本质上还是追求和合也。
  总之,风水文化不论从其赖以产生的理论基础、物质基础,还是从其基本内容看,均与和合文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其本质是和合,是和合文化这一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  认识和把握风水文化的本质是和合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。
  和合文化是中华儒释道文化的核心,是被古今主流意识认可或逐渐认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。而风水文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而尚未被主流意识完全认可。因此,认识风水文化的本质是和合文化,对以消除人们对风水文化的误解,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风水文化;对以更好地发挥风水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、合理规划城乡建设、改善群众居住环境、防止不必要的因违反风水而导致的损失;对以优生优育提升人口素质、扬长补短促进国强民富等方面,都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 主要参考书目:
  练力华《中国环境地理学》,北京:中央编译出版社,2014年版
 


上一篇:要重视峦头 练力华
下一篇:返回列表
关于我们 | 入会指南 | 联系方式

Copyright © 2018 重庆周易研究会.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网站设计已受版权保护,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复制,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,特此声明